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犀利的結局

我會想到討論這個話題,並不因為那部大紅的「犀利人妻」,但看到它剛好播出的結局,就忍不住思考著這個問題,因為我最近剛好看完了一部民初的章回體小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而實際上「犀利人妻」其實我只看了開頭的半個小時與結尾的半小時。
##CONTINUE##
看開頭半小時完全是衝著隋棠,我看了那半小時,大概已經知道接下去要演什麼了,所謂的老梗了,就沒什麼再看下去的念頭。接著它大紅,我從網路、媒體上不免看到它的討論,跟我料想的情節是差不多的。會看到結局也是巧合,因為轉台剛好看到,看看差不多要結束了,就看看它最後會怎麼結束它,跟我想得是不是差不多,只是那半小時廣告超多,差點沒耐心看下去。看到最終一幕,我忍不住笑了,開放的結局,雖然我覺得「犀利人妻」還是吐得太多了。女人已經經歷這麼許多了,都有自已的天空了,還需要婚姻嗎?當然愛情還是可以要的,但有多少男人,除非也有她類似的經歷,能接受這種沒有婚姻的愛情,這個結局其實並沒有什麼犀利可言。

《啼笑因緣》在當時,對社會造成的轟動比起「犀利人妻」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在報紙連載期間,聽說每日一出報,還會造成搶報風波。《啼笑姻緣》轟動有它的道理,今天看起來是老梗的情節,但別忘了,這個梗是它創的,而且寫得還不差。

《啼笑因緣》的結局算也是開放的,一男三女的糾葛,沈鳳喜瘋了,關秀姑飄然而去,樊家樹與何麗娜經歷波折後,開始接受彼此,故事至此戛然而止。這在當時是不常見,但其實也不新鮮,金聖嘆批七十回的《水滸傳》不就是用了這個方法,張恨水熟讀章回小說,怎麼會不知道見好就收的這個道理。

但讀者可不依,市場也不依,那時也還沒有什麼著作權觀念(其實現在也沒好到那去),一時間,各式各樣的山寨版續集充斥市場。張恨水無可奈何之下,3年後(1933年)再寫下了續集,但這個續集,差多了,看得出來,張恨水實在是寫得不甘不願的。

拿《啼笑因緣》的正集與續集相比,就可以看出很多作家或編劇在寫一個故事時,結局怎樣,他其實沒想過,或是想過,但隨時情節的進展,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寫下去了,這個時候,開放式結局不失為一個好的手法。張恨水要寫《啼笑因緣》續集時,可能也不知該如何寫,就寫樊家樹與何麗娜的剛冒出頭愛苗,再穩定發展下去,但瘋了的沈鳳喜怎麼辦,沈鳳喜是我認為《啼笑因緣》中寫得最精彩的一個人物,若是續集讓她一路瘋下去,那何必再寫續集。但她要是好了,要怎麼好,這個
部分是我認為續集唯一寫得精彩的地方,張恨水畢竟是大家,他讓在《啼笑因緣》中快結束時才出現的沈國英,收容了她,並費心治了她,沈國英的心態轉折,很有現代小說的手法。

但鳳喜好了,作家的麻煩才開始,她要回頭去找樊家樹,再重複一次《啼笑因緣》中的三角情節,那又老套了;她若是感激沈國英的相助,接受了他國英,鳳喜最動人的「痴、憨」的性格就弱了,而且形同她再一次背叛樊家樹。更重要的是,作家也不想再在這幾個人物中糾纏下去。

於是張恨水大筆一揮,配合當時日本開始侵華的史事,書中的糾纏的男男女女紛紛共赴國難,殺鬼子去了。除了鳳喜,鳳喜這個剛從瘋病中康復的弱女子如果也去赴國難,那作者也是瘋了。於是鳳喜先死,大病初癒的她見了樊家樹之後一喜,又見了與她相貌雷同的何麗娜之後一驚,就這麼死了。

張恨水真是不再想跟這些啼笑人物糾纏,快刀斬亂麻,因為鳳喜一死真可以省去不少麻煩,只是死亡過程的安排也實在太草率,太沒有可信度。接下去共赴國難的個個人物殉國而死。除了樊家樹與何麗娜,總要有人留下來掃墓吧。

張恨水把書中主要角色都送進了墳墓,接下去看誰還有辦法再去寫續集,樊家樹與何麗娜之戀情已修成正果,也很難再掰下去。張恨水終於可以徹底與《啼笑因緣》一刀兩斷。

如果與回到與「犀利人妻」相較,造成話題的戲劇或小說大家都希望它有結局,但結局真那麼重要嗎?情節演進的過程不是更重要嗎?從《啼笑因緣》的續集完成過程,可以看出創作者實在不喜歡被人押著去寫結局,他自己動手,讓大家都沒有餘地可去KUSO它。而「犀利人妻」如此安排結局,我猜想必是要為續集留伏筆,製作人有如此商業考量我們也無話可說,但我還是想提一下我認為很好的一種結局安排。

日劇「東京愛情故事」原著者柴門文有部漫畫《Age, 35》,講得也是中年出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夫妻英志與朱美,從大學時相戀,畢業後即結婚生子,在兩人35歲那年,只是一個平凡公務員的英志,遇上了一個刻意勾引他的同事莎美,他出軌後被朱美發現,朱美在排遣自己心情時去接觸了陶藝,投入後開始尋找到自我。最後英志要重返家庭時,朱美沒有接受,也沒有排斥,因為她自己決定離開,留下兩個孩子給英志扶養,自己與帶領進入她陶藝世界的成瀨兩人共同在山中創作,她沒有與成瀨再有婚姻,他們只是為藝術而共同創作與生活。(可以讓人連想到楊惠珊與張毅嗎?)

這種結局,這款人妻,才真是猴塞雷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