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我的音樂二次革命

這一個星期,都在忙著整理我的音樂收藏。

沒有什麼特別因素,本來只是要把幾片「正想聽」得CD轉進iPod,越做越順,就一路做下來,把我的所有「還想聽」的CD,全轉成了MP3,不過這也花了我一個多星期,轉了三、四百片CD。
##CONTINUE##
其實我的iPod入手很多年了,但40G的容量,我隨聽隨灌,至今也才用了10G出頭的容量,這一次我終於破了30G,現在剩6、7G,以待來者。

以後我的所有音樂,就在這小小一方的iPod裡。

現在不管還有沒有轉進iPod裡的CD,我的CD已全部打包裝箱,連同我僅剩的一台CD Player,全搬到我媽家的地下室中藏著。我媽家有間地下室,20幾坪的空間,因為潮與悶,沒有做什麼用途,都用來放雜物。

或說潮與悶並不適合放CD,但我不想在家裡擺「沒再用」的東西佔空間,扔掉不可能,賣給二手CD店聽說價格有低到一片5元,那跟交給資源回收差不多,那就收著吧。若有一天機(iPod)毀樂亡,可能還得再拿出來(其實我當然在硬碟裡還留著備分)。潮與悶就是發霉吧,CD發霉不難處理。

上千片的CD其實幾個紙箱就裝滿了,我媽家地下室最大宗收藏,除了我的舊書、舊雜誌外,一批也是裝在紙箱中的黑膠唱片,已經靜靜地在地下室裡擺了20年。

20年前,我也曾如此把我的黑膠唱片,一片片裝箱搬進地下室。

那一次我剛退伍,開始進入社會工作,我領了第一個月薪水後,拿出了大約一半,買了我第一台的新力雷射唱盤,同時也買了我第一張CD,我還記那是Vangelis的「南極物語(Antarctica)OST」。

1990年才開始聽CD,其實是落後指標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我的黑膠片量頗大,不急,還有就是前幾年都在當兵。

當兵時的資訊封閉,我還不知道外頭的音樂世界已經完成了一次革命。有一次我休假回台北,搭野雞巴士從高速公路下來,那時當然只有一高了,經過民權東路的中環唱片行,外頭有清倉拍賣的招貼,我好奇的走進去,發現往日一張上千元的進口原版唱片,現在是尾數去掉,一兩百元就可買到,心中大樂,把自己當兵微薄的國家俸祿全部花掉,搬了三、四十片的黑膠回家。

當兵時沒有時間聽,本來想退伍好好享受這一批音樂,可笑的是我根本沒想過人家會賣這麼便宜,是因這種東西當時已全無市場,所以才要清。

退伍後很快就發現市面上早已是CD的天下了,而我的黑膠唱盤也早已老舊不堪再用了。我沒想再買33轉唱盤,也很難買了,轉進CD是一點也不遲疑。那一次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把全部黑膠裝箱搬入了地下室。黑膠與CD是有你無我的對立,用了CD,黑膠就用不下上了(除非你同時擁有兩種唱盤),不像CD可以轉錄。

那一批我在中環買的清倉貨,就連封套都沒拆地,靜靜地躺在地下室20年了。

也許有一天,我會再把它們再翻出來,目前黑膠唱片有復興之跡,我的黑膠當然是發霉了。但前面說過的,發霉其實可以處理的。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要不要都更

天下雜誌這一期的專題土地之怒,讓我覺得這家的雜誌那種身分錯亂的情形是越來越嚴重。

##CONTINUE##

媒體有立場是很正常的,更重要的是要維持一貫的立論,才不會讓人覺得他們像是「搖擺狗」一般,一點風吹草動就吠了起來,卻是沒有一點自我警覺,對象是不是搞錯了。

這一期他們大罵的對象,那些建商,可能還是前兩期雜誌中大力稱讚有「遠見」與創新的企業家。

「都更」的問題,很複雜,沒有平衡的報導是很危險,他們採訪的對象,缺少的就是平衡的對象。其實到每一個都更的現場,大部分都是少數人在反對,為什麼說得那麼肯定,因為絕大部分都是一樓與店面的住戶在反對,其它樓層贊成的居多。在很多議題中要找出例外的個案不難,但例外卻不能做為立論的依據,因為那畢竟是例外。

在大陸的「釘子戶」的情形,未必會發生在台灣,在那種政經環境下的問題,所發生的問題跟台灣是不同的。在台灣,反而是少數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影響大多數的人權益的情況比較多見。

我最近接觸的一個都更計畫就是如此,近50年破舊不堪的社區遲遲無法改建,原因就是少數的一樓住戶堅持不肯,並且運用各種抗爭與程序爭議技巧,阻擾改建。原因很簡單,一樓在持分上,其實是與其它樓層的住戶是一致的,但長年以來,他們已經在一樓的公有土地上,搭蓋了更式的違建做為私人的運用(過去老國宅、公寓往往都有很大的閒置空地)。在這種情況,他們自然不願意「犧牲」他們原來就享有的特權。但他們這麼做,往往造成大部分住戶的不使,甚至危險,我接觸的這個案例,房子其實已經可以說是危樓了,許多有辦法(就是經濟情況稍好的人),已經搬走了,留下的,還是弱勢,生活在危樓中。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最終往往是讓一樓住戶多獲得一些好處,說穿了,還是利益分配。

媒體面對這種利益的爭議,更要搞清楚狀況與立場。客觀、中文不是說說而己。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犯罪生涯

四年前,我家開始接進第四台 。

當時為了是否要接進第四台,內心還掙扎了好一陣子,因為「法律尚不允許」、「侵犯智慧財產權 」、「偷接」等等一般時稱之詞,令我這個一向自認自己還算是「循規蹈矩、違法之心不敢有」的人心裡頗不舒服。只是當時我對資訊的獲取之心極強烈,眼見鄰里間只不過接了第四台,轉眼間,世界的訊息、視覺化的知識、經典的影片等種種的娛樂就從扭開電視間源源而來,這是我們的政府、電視台及傳播業者從來不會做到的,企羨之心油然而起,於是我家便也接進了第四台。
##CONTINUE##


而後我家的第四台曾在政府的幾次大力掃蕩下,線被剪過、停過,但「斷斷續續」幾年下來,卻反而日益茁性、進步,原來僅是簡陋的小耳朵兩台,加上兩個錄影帶節目台,到現在 已有三十多個頻道,包含著大、中、小耳朵的衛星節目、股市行情、各語言劇種的影帶台、MTV、社區新聞及可藉由電話雙向交流的線上購物、生活資訊告示版、 KTV、電玩等,幾乎我曾在大眾傳播學教科書上看到的有線電視的型式及範園都出現在我家這個第四台上。這也似乎也算是另一種「台灣經驗下的奇蹟」,第四台業者就在這種「無法可循」的環境下,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地下傳播網。

然而這也是我們的前三台的不長進造就的結果。其實我跟許多人一樣是看著三家電視台長大的一代,對我們的三家電視台有著特殊的感情。但隨著台灣社會的開放進步,我們的前三台卻見不到長大。受限制的新聞言論、有限且粗糙勉強的教育文化節目、低俗的娛樂,相較於一個漸趨開放、國際化以及文化教育水準日益高的社會,令我們只覺這稀有可貴的頻道就被這三台給白白糟蹋了。

只是我們這個法所不容的第四台,雖然有他的活力與便利,也讓我們有在政府結制下的另一種選擇。但他們也太放任了,侵權的影片、色惰的影片,都是為己利而造成社會的負擔。以最近大為流行線上電玩來說,這本是一個很好的點子,可供發揮餘地很多,卻只開發了美女拳這種情色的玩意。這可以看出,我的第四台還並沒體認到他身為傳播媒體所應負起的社會責任與使命。

最近政府似乎就要開放第四台了,我欣喜我的「犯罪生涯」終於可以結束了;也冀望在第四台合法化後能充分發揮他作為社區性地、開放地、自主地言論與訊息廣場的功能。只是我們又看到還都是那些政治人物、團體與財團在覬覦著第四台的控制權,這又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我想,或許我們還是不要奢想讓第四台成為第四權吧!就讓未來第四台成為一個家庭的電影院、KTV、遊藝場的好好玩的玩意吧!

---1993年3月17日中晚時代副刊